1. 大夏百年:举办《图说大夏大学》暨新书出版研讨会

为纪念华东师范大学前身之一大夏大学建校100周年,5月13日,华东师范大学举行《图说大夏大学》新书出版研讨会。该书通过搜集整理馆藏大夏大学相关历史档案、图书资料等,以历史图片的形式全面系统地展现了大夏大学的办学历程。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副校长戴立益、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邱孟瑜,以及上海市档案馆、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单位的15位专家出席研讨会。

2. 跨界合作:与贵州赤水合作建设“大夏大学历史陈列馆”

为纪念华东师范大学前身之一大夏大学建校100周年,5月16日,华东师范大学与赤水市政府携手共建的大夏大学历史陈列馆揭幕仪式在大夏大学办学旧址赤水市文昌宫举行。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贵州省教育厅副厅长陈云坤,遵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吴起,遵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赤水市委书记汪能科为陈列馆揭幕。这是国内首家校地共建的大学百年纪念馆。

3. 高端论坛:承办第七届华东地区(六省一市)高校档案事业发展研讨会

5月30日,为更好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推进新时代高校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档案工作分会、上海市档案学会高校档案专业委员会主办,华东师范大学承办的第七届华东地区(六省一市)新时代高校档案事业发展研讨会在上海维也纳国际酒店举行。国家档案局原局长、中央档案馆原馆长、中国档案学会理事长杨冬权,国家档案局原副局长、中央档案馆原副馆长付华,上海市档案局(馆)长、上海市档案学会理事长徐未晚,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雷启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档案工作分会理事长吴玫等领导专家出席。来自华东地区六省一市135所高校239名档案工作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高校档案工作的实践与未来。

4. 特色档案:俞立中校长个人档案捐赠仪式暨捐赠实物特展举行

10月31日,老校长俞立中个人档案捐赠仪式暨捐赠实物档案特展在华东师大档案馆举行。华东师大党委书记梅兵代表学校接受捐赠并向俞立中校长颁发捐赠证书。捐赠仪式由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雷启立主持。“俞立中校长捐赠实物档案特展”主要以俞立中的成长之路、海外足迹、育人科研、教育贡献等主题展出捐赠精品。展览于从10月31日起在华东师大普陀校区档案馆一楼展厅举行。

5. 智慧档案:完成档案数智化管理平台一期建设

本年度,档案数智化管理平台一期建设初步完成,包括“档案综合管理”“档案利用服务”“成绩证书翻译”“档案编撰管理”四个主功能模块,并完成相关业务系统的对接、原“南大之星”档案历史数据迁移。根据学校数智跃升计划的总体部署,该平台以数据化为核心,以智能化贯穿档案管理收、管、存、用全业务流程为建设目标。

稳步推进存量档案数字化,持续通过远程利用服务平台、电话、邮件、快递、现场接待窗口多种渠道为广大师生校友提供全方位的档案利用服务。

6. 校史编研:出版《华东师大在普陀》《大夏大学管理制度辑要》

10月29日下午,由华东师档案馆、普陀区档案局(馆)联合主办的《华东师大在普陀》新书发布暨“校地融合发展背景下的档案工作合作路径探索”研讨会在半马苏河驿站•长风湾党群服务中心举行。本次活动主要由研讨会和新书发布两部分组成。普陀区委副书记周艳,华东师大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学校办公室主任张惠虹共同开启《华东师大在普陀》发布揭幕。

7. 兰台记忆:举办“守护我们共同的记忆”国际档案日主题活动

每一份档案都是历史的记忆,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今年6月9日是第17个国际档案日,档案馆组织开展了主题为“守护我们共同的记忆”的2024年国际档案日系列宣传活动,吸引了众多师生参与。

8. 文化传播:档案馆在华东师大全球校友会做大夏大学校史报告

5月18日上午,档案馆馆长汤涛出席华东师大第十届全球校友联谊会联席会议。会上,为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海外和祖国各地近百名校友代表做《学府之雄:大夏大学历史、声誉与精神》报告。

10. 场馆育人: 校史馆成为普陀区党史学习教育基地红色研学路线地标

11月18日,“星耀红途 苏河繁花”——普陀区2024年贯彻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主题活动在长风湾党群服务中心举行。我校档案馆馆长兼校史党史办公室主任汤涛应邀参加。当天发布了普陀区党史学习教育红色研学路线,包括“赤色沪西”与“半马苏河”、“新中国成立75周年看普陀发展”两条红色研学路线,华东师大校史馆是普陀区党史学习教育基地研学路线上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