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档案馆新闻

校友著名音乐家刘雪庵纪录片摄制组来校拍摄

发布日期: 2005-12-16   浏览次数 230

    为纪念著名音乐家刘雪庵百年诞辰,重庆电视台纪录片《刘雪庵》摄制组12月13日来寻访我校原音乐系教授刘雪庵的有关资料,校宣传部、档案馆、音乐系等有关部门接待了摄制组,并提供了刘雪庵在我校工作时的珍贵史料。
    刘雪庵(1905~1985),笔名晏如、晏青、苏崖。重庆市铜梁县人。1926年入成都私立艺术专科学校学习钢琴、小提琴和作曲。1929年秋考入重庆私立中华艺术大学,次年秋转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习作曲。1934年起,先后在中央航空学校、重庆音乐艺文社《音乐杂志》、重庆新夜报《音乐周刊》任教或做编辑工作。抗战期间,创办抗战音乐刊物《战歌》,并先后在重庆担任中国电影制片厂音乐顾问、中央训练团教员、青木关国立音乐学院副教授、璧山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教授、《音乐周刊》主编。刘雪庵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乐坛最活跃的爱国音乐家之一,他1931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专主修理论作曲,师从黄自,与贺绿汀、江定仙、陈田鹤并称为“黄自四大弟子”。
    1953年9月,刘雪庵由江苏师范学院艺术系随院系调整至我校音乐系担任教授,先后出任音乐理论教研组主任、代理音乐系主任。1956年8月随着我校音乐系的撤销与音乐系学生一起转入新成立的北京艺术师范学院,即今天的中国音乐学院。
    刘雪庵教授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和词作家,在独唱、合唱、声乐、钢琴音乐、电影话剧配乐等领域均有建树。学生时代即创作有《飘零的雪花》、《采莲曲》等作品。30年代创作了我国第一首钢琴小奏鸣曲《C大调小奏鸣曲》、第一首钢琴组曲《中国组曲》和抗日歌曲《出发》、《前进曲》、《前线去》等。抗战时期先后创作了《长城谣》、《流亡三部曲》(之二《离家》、之三《上前线》)、《民族至上》、《自由神》、《忆南京》等歌曲,并创作了电影歌曲《中华儿女》、《孤岛天堂》、《保家乡》等,同时为军队创作了《海军军歌》、《空军军歌》。1941年为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谱写全部插曲。1956年在我校期间,根据古曲《平沙落雁》创作了钢琴曲《飞雁》。1980年与金山合作,再次为《屈原》重新谱写了插曲和音乐。 
    11月25日至26日,刘雪庵生前学习和工作过的中国音乐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上海音乐学院等10家单位联合主办的“刘雪庵百年诞辰纪念活动”在京举行。25日晚,中国国家图书馆音乐厅座无虚席。当“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高粱肥大豆香,遍地黄金少灾殃……”这首被国人传唱的《长城谣》再次响起时,现场沸腾了。刘雪庵,这位对中国音乐事业做出过重要贡献的爱国音乐家,终于在他百年诞辰的时刻,为人们所重新认识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