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我校档案馆朱小怡研究馆员一行三人赴广东珠海采访原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圣约翰大学北京校友会会长、大夏大学教务长鲁继曾之子鲁平先生。

采访鲁平先生
朱小怡首先向鲁平先生转交了馆长汤涛邀请鲁平先生访问学校档案馆的信函,然后介绍了《大夏大学编年事辑》、《大夏文萃》编写出版工作和学校文化建设项目《河畔名黉——上海圣约翰大学与华东师范大学》的实施背景和编写概况。鲁平先生仔细审阅了编写提纲,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并向编写组介绍了圣约翰大学各地校友会的情况。
访谈期间,鲁平先生深情回忆了父亲鲁继曾先生在大夏大学担任教务长和对子女实施开明教育的往事,详细介绍了自己在圣约翰大学的学习经历、抗战时期的家国情怀和在丽娃河畔的童年趣事。访谈中还得知,鲁平先生的姐姐鲁明也毕业于大夏大学化学系。最后,他笑着说:“那个时候住在大夏大学的校园里,我觉得很幸福。”并表示,将在明年适当的时候来校访问。

鲁平先生签名赠书
访谈结束后,编写组向鲁平先生赠送了由档案馆精心制作的《鲁平先生和鲁继曾先生档案纪念册》、《河畔名黉》画册和印有我校群贤堂、大师石等建筑物的水墨画卷。鲁平先生欣然为我校题词:“希望华师大为祖国培养人才继续做出贡献”,并赠送签名个人口述著作《鲁平口述香港回归》一书。

采访人员与鲁平先生合影
鲁平,生于1927年,1947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农学院。历任中国建设杂志社副总编,国务院港澳办秘书长、副主任、主任。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接管香港、澳门移交主权的工作,是中英谈判的关键人物之一,历任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秘书长,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副主任。1992年10月当选为中央委员。现任中国福利会副主席、上海宋庆龄基金会主席。
鲁继曾,字省三(1892—1977),鲁平之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心理学硕士,1924年起长期任教大夏大学,担任教授、教育学院院长、教务长。抗战时期,为大夏沪校的生存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50年赴香港光夏书院(香港中文大学的前身之一)任教。鲁继曾抱着“教育救国”的理想,毕生从事教育事业,桃李满天下,著有《中学教学实际问题》等书,并翻译了大量的西方教育名著,其中包括C. S. Lewis的《痛苦的奥秘》等,在教育学、心理学的中外学术交流方面做了许多奠基性工作。(档案馆 俞玮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