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档案馆新闻

校党委常务副书记曹文泽在校志顾问专家启动会上的讲话

发布日期: 2014-04-29   浏览次数 232
(2014年4月25日)

尊敬的各位老领导、老前辈:

大家上午好!

我很高兴也很激动,大家是我们华东师大六十多年历史的创造者、见证者,现在把大家请来,做我们华东师大历史的书写者、记录者。受教育部调派我从北京外语大学来到华东师大,已接近一年的时间。面对我们的老领导老同志,我要鞠一躬,感谢大家对我的接纳和支持。

大家都知道,我们学校2009年就启动了校志的编纂工作,到现在已经有四、五年的时间了。当时就聘请了一批在学校各个领域各个岗位上有影响的老领导、老同志作为我们校志的咨询顾问专家。各位专家就我们如何编好校志,特别是校志篇目的拟定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刚才汤涛馆长也提到,我们的篇目受到了上海方志办的高度肯定,并被作为二轮修志的篇目范例在全市范围内推广。这是大家智慧心血的结晶,我在这里和范军副校长一起,代表学校党组和行政,对大家表示深深地敬意和谢意。

今年4月19号,全国第五次地方志工作会议召开。李克强总理就地方志工作做了一个重要的批示:地方志是传承中华文明、发掘历史智慧的重要载体,存史、育人、资政,做好编修工作十分重要。他指出:修志问道,以启未来。希望从事修志工作的同志继续秉持崇高信念,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以求真存实的作风进一步做好地方志编纂、管理和开发利用工作,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也指出,地方志工作是建设文化强国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看出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到各个有关单位都十分重视修志工作。

我结合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从事修志修史的经验,觉得编写校志工作浩繁,也很辛苦,是个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说几个人就搞成的事。如果有的院系单位领导不重视,工作推进起来难度很大,校志工作应该纳入议事日程,提高到学校的层面,很好地重视起来。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王伟光提到,首轮修志任务全面完成,全国累计出版规划内省、市、县三级地方志书5900多部。我们学校加入第二轮修志计划,希望到2015年底,修志的任务基本完成。

我结合我以前的工作体会,以及最近学习的文件精神,谈一些思路和想法,供大家参考,请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多指教。

第一,是要高度重视校志编纂工作,动员全校力量和社会各有关方面,努力编写出一部高质量的校志,客观准确地记录和传承华东师大的办学历史,展示学校的发展历程,凝练学校的办学传统和大学精神,全面系统地记述学校的创建、演变和发展的轨迹。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校园文化基础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部高质量的校志对存史、资政和育人都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判断一个大学的独特和优秀的教育传统,校志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了解了一下,全国重点大学像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校志都已经编好。我们华东师大作为全国985和211重点建设大学,也应该高质量地编写我们的校志。

一部好的校志,可以作为学校重要的工作借鉴。是对前人经验的很好回顾和总结,也是对后人的教育和启迪。在这一点上,校志的编写对提高学校的凝聚力和知名度等等,好处多多,其重要性毋庸置疑。校志是一部百科全书,这就需要全校各个方面都来参与,还包括与学校相关的社会各有关单位。一些资料、档案,我们也要积极搜集,有需要的话,也可以有偿征集。我们在座的老领导、老同志,在学校发展历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请大家多多支持。

第二,要本着对历史、对学校、对教育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格遵循校志编纂原则,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理清脉络,统一体例,以丰富、客观、详实、可信的材料凸显我们华东师大自身的特色。我们大家已经参加校志编写几年了,这其中有一些基本的原则,我在这里简单回顾一下:首先是实事求是的原则,尽可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学校的办学历史。再就是详今略远,突出时代精神的原则,对近期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的发展要详细记述。在编写中保证横不断档,竖不断线。其次是突出主线,突出我们华东师大自身的特色。再次是述而不评不论,寓评于叙的原则,行文要朴实,不加个人观点,对人事物资料等不做选择使用。我们校志的体裁结构要合乎校志编纂的体例。

第三,要充分吸收各有关高校在第一轮校志编写过程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在上海方志办的指导和帮助下,进一步科学设计和完善校志的篇目。在编纂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力求我们校志篇目编排合理。在第一轮修志过程中,我们的专家总结一些经验和教训:比如,主线不突出,记事不清楚,前后文表有矛盾,时间、人物、事件等等,交叉重复,资料来源不清,以点带面现象较多。还有就是有的学校的校志写成了资料汇编,这就说明学校层面的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对于这些我们也要引以为戒。除了请上海方志办的同志指导之外,我们还可以请上海校志编纂做得比较好的高校来指导、评议、审读。

我们的篇目设计要做到分类科学,门类合理,要项不缺,归属得当,层次分明,排列有序。在资料的收集上,尽可能先校内后校外,先文献后口述,特别是一些重要的、抢救性的口述,我们要抓紧时间,先文字后实物,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大范围收集资料,可以上门征集约稿,还可以有偿购买一些。校志的编写审稿要把好以下几关:要明确标准,把好政治关;要去伪存真,把好资料关;要统揽全篇,把好层次关;要删繁就简,把好文字关。
第四,要加大组织协调力度,进一步明确时间进度,补充人员,集中力量,创造条件,积极推进校志编纂工作顺利完成。我们的校志编写2009年就启动了,童世骏书记和我都觉得我们在推进的力度上还需要加强。我们现在还有的单位没有提交,已经提交的单位有些资料还有待补充修正,我们要加强反馈和督促的力度。我们各个单位事情都很多,而且现在学校和各单位领导变化都比较快,我们的老领导的身体和精力也不等人。所以,我们是宜快不宜慢,宜紧不宜松。档案馆也应该抽调专门人员,负责校志工作。主要工作还是要以各单位和职能部门为主,老同志更多的是提指导性意见,请老同志审读有没有重大疏漏,有没有偏差出入,重点是不是突出,我们的师大精神师大文化是不是真正反映出来了。

要发挥学校各个学科的优势,比如历史等,请他们的老师和学生参与进来。我们要注意要先易后难,我们这次修志完成之后,有不完善的地方以后还可以进一步修正。我们要有一个底子摆在这里逐步完善。我们也要有专项经费,列入学校预算,在财务上学校要给予支持。包括资料收集、口述等等。要充分发挥档案馆的作用,在遵守档案法的前提下,要“用活”档案材料,支持各单位编写。

好的大学,校史、校志、史料选编、大事记、人物传、图史等等都搞得很全。这方面我们应该向清华大学学习,他们已经成了一个非常完备的体系。我们也请我们的老领导支持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让我们的校史宣传、校史研究逐步常态化。我们的校志编纂也应该在全校范围内宣传,而不是局限在一小部分人。我们的编纂委员会的成员也有调整,我们要让童书记和陈校长“任务上肩”,在合适的时候召开协调会,有力推动编纂力度。

总之,校志编写,任务艰巨,工作浩繁,我们要全校各个方面动员起来,一起参与。我和范军副校长也衷心感谢我们的老领导老同志,在享受幸福快乐晚年之余还来参与这项工作。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