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6日是华东师范大学建校六十四周年,华东师大“丽娃档案”丛书之《圣约翰大学与华东师范大学》一书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是华东师范大学文化建设项目成果之一,由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陈群与原党委书记张济顺作序。出版之时,适逢上海圣约翰大学第十一届世界校友联谊会在沪召开,在10月17日上午联谊会开幕式上,500本用红色缎带精心包装的《圣约翰大学与华东师范大学》被作为礼品赠送给与会的校友和嘉宾。

会议现场

《圣约翰大学与华东师范大学》正式出版,作为礼品赠送给与会校友
华东师范大学与圣约翰大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间的历史渊源可追溯至1925年。是年5月30日,苏州河畔的上海英租界内发生当局枪杀中国工人的“五卅”惨案,引发全社会反帝爱国运动。6月2日,圣约翰大学及附中572名爱国师生为抗议校方阻止学生参与声援,毅然宣布脱离母校,另组光华大学及附中。他们的爱国举动得到社会各界热烈支持,一时间,群贤毕至,大师云集,一批名人志士先后到校执教。之后的26年中,光华大学及附中筚路蓝缕,殚精竭虑,以振兴民族教育为己任,为国家培育了大批栋梁之才。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以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光华大学和大夏大学为基础,调入复旦、同济等校的相关系科,组建新中国第一所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次年,即1952年,圣约翰大学与华东师范大学再续前缘。在中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中,圣约翰大学理学院(含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与教育系并入华东师范大学,38位教职员与128名学生来到丽娃河畔,融入了由圣约翰大学校友、著名教育家孟宪承出任校长的华东师范大学,在这里延续着圣约翰大学“学思结合”、“中外汇通”、“三育并重”、“服务社会”的历史文脉与学术传统。华东师范大学的校园里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也积淀了他们不朽的学术思想和人文情怀。
60多年来,圣约翰大学与光华、大夏,乃至复旦、同济、浙大、沪江、震旦、大同等高校并入师生共同铸就了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丽娃”人文学术传统乃至今天的华东师范大学:一所综合性、研究型的国际化大学。
此前,华东师范大学已历时数年,对前身学校大夏大学、光华大学的历史作了比较充分的研究,2013年又启动了对1952年中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并入的知名大学的相关系科的系统研究。为使研究成果兼具真实性和可读性,《圣约翰大学与华东师范大学》采取“史”、“说”结合的结构,即在采用传统的历史学研究方法就圣约翰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之间的历史渊源进行梳理研究的同时,开展对相关当事人,尤其是院系调整时从圣约翰大学转至华东师范大学的部分师生及其亲属的采访,请他们回顾过去,“现身说史”,“说”出当年的经历和感受。
全书共计52.3万字,包括历史渊源、人物传记与访谈录和史料文萃三个部分共六个章节,以系统反映圣约翰大学的办学理念与特色,历史事件与师生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