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为庆祝华东师范大学建校64周年,纪念华东师大前身学校大夏大学校长王伯群诞辰130周年,由学校档案馆举办的《王伯群与大夏大学》新书发布会在长宁区少年宫(王伯群住宅)举行。校党委书记童世骏出席发布会并致辞,副校长汪荣明与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王兴康为大夏校友后人赠送新书。人民日报、新华社、中新社、解放日报、上海电视台、新民晚报、东方早报、澎湃、青年报、社会科学报及香港文汇报等20余家媒体记者出席了发布会。

新书发布会现场

新书发布会现场
校党委书记童世骏在发布会中致辞(另文发)。他说,今年是王伯群先生诞辰130周年。无论是对于回顾华东师大的历史、重温华东师大的精神,还是学习华东师大历届校友、历代前辈的精神,王伯群先生都是一个非常独特、非常重要的人物,或者说,王伯群先生是一个典范。华东师大中山北路校区的原址是我们前身学校之一大夏大学的校园。华东师大历届师生都以我们的校园之美、环境之优雅而自豪,这些都与我们大夏前辈的贡献分不开,而在大夏前辈诸位先贤中,尤以王伯群先生对大夏创校、建校、发展壮大贡献最巨。王伯群先生是我们应该感念的前辈,他不仅给华东师大留下了物质的财富,在建校、办校过程中,他对教育的理解、对民族复兴的理解、对学生的爱护、对教师和同事的尊重,所有这些,还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我们今天的办学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启发意义,是富有学习价值的精神遗产。

党委书记童世骏在发布会上致辞
童世骏指出,《王伯群与大夏大学》一书的出版,是以一种新的形式来纪念王伯群先生,以一种新的形式来总结大夏的传统,以一种新的形式来延续华东师大悠长的传统文化。时至今日,对于一所大学来说,我们一方面要重视学习国外的经验,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培育和发展我们自己的大学精神。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以前所走过的道路、过去所取得的成就、历史上所积累的经验甚至所经历的教训,所有这些,都是我们进一步办好中国自己的大学,发扬光大我们自己的大学精神的组成部分。

赠书仪式后与会人员合影
华东师大副校长汪荣明和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王兴康向王伯群亲属代表吴尚智、袁智麟和大夏大学后人代表欧天锡等赠送了《王伯群与大夏大学》一书。

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王兴康致辞
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王兴康介绍了本书的出版情况(另文发)。他指出,《王伯群与大夏大学》集合了档案文献整理、历史人物研究等专题,富有真实性、科学性,是学术单位和出版社一起努力,共同打造优秀文化产品、传播精神能量的重要成果。

档案馆馆长汤涛介绍内容编撰情况

蔡元培给王伯群推荐熊十力来大夏任教函
校档案馆馆长汤涛介绍了《王伯群与大夏大学》内容编撰情况。该书主要收录了王伯群校长自1924年至1944年期间,执掌大夏所形成的书信、文稿、公函、布告、会议纪要等多种原始档案,从办学思想、经费筹募、教师聘任、学生管理、学校总务、附中办理以及服务社会等方面,展现了王伯群校长的治校理念、办学理论和教育实践。本书专辟一章“王伯群与大夏大学编年纪事”和截取1937年的“大夏一览”,全面爬梳王伯群事迹和全方位呈现大夏大学的办学概况,为研究近代中国高等教育提供宝贵的第一手档案。
本书的档案史料是首次向社会披露和公开,正如校长陈群在序言中所说:“我相信,本书对有关学人研究王伯群校长、研究大夏大学,乃至研究民国时期的高等教育历史,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九一八”事变后,王伯群积极撰文演讲,宣传抗战,在学校组织抗日救国会,组织西迁,成立抗战期间第一所联合大学,致电和面晤张学良,力促抗战,支持大夏师生,走向抗战前线。

王伯群贵州老乡、大夏校友后人吴尚智发言
王伯群家乡人代表吴尚智发言,深情地回顾了王伯群在贵州大夏大学的治校经历。
王伯群长子王德辅先生得悉本书出版,特别从美国发来贺词(另文发)。在贺词中说:1943年,我父亲王伯群写过这样一段家训:“家庭和家族的每一个成员都应接受适体的教育,自立自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唯有如此,方能获得社会的称许,方能为家庭、家族和国家作出贡献,成为一个致力于使吾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好公民。”他表示,父亲对于教育事业的奉献和他在家训中表达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他在贺信中还说,计划明年春天,将回国拜访母校。
新书发布会后,与会者参观了王伯群住宅原址,重温了大夏大学创始人的个人历史。
王伯群亲属代表、大夏大学校友代表、校党委宣传部部长解超、文科发展中心主任费斌等出席发布会。(林雨平)

《王伯群与大夏大学》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