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华东师范大学档案馆“文华存真、反哺母校”活动第一季——知名作家、《收获》杂志编辑部主任,副编审叶开著作及手稿捐赠仪式举行,作为校友,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叶开说,这次能把手稿留在母校,是自己最大的荣幸,“市场喧嚣,而美好的价值宛然。阅读、保存、思考,以丰富的美好作品装备自己的头脑,可以更为轻松地消融那些异化力量的巨浪。”
华东师范大学档案馆馆长汤涛介绍:“举办‘文华存真、反哺母校’系列活动,旨在通过发掘校友文化资源,采集当代文化记忆,丰富档案馆馆藏资源,传承大学文明。通过建立著名校友‘人物档案’,发挥档案这一特殊媒介的传播力,为日后建立人物研究打下基础,凸显档案工作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和价值。通过举办叶开校友著作及手稿捐赠活动,突出档案的历史选择功能和沉淀功能,树立示范效应,彰显捐赠者对母校的文化贡献,希望唤起更多的校友支持学校的档案文化事业。”
无比重视此事的叶开则充满感情地说,“1987年我扛着简陋行李,行走在悬铃木树浓荫下,内心充满欢喜。九月晨光在树叶上跳跃,狐狸一般美好。我在进入学校的一瞬间,就看到了自己的未来,自己的幸福,自己的人生。”他更谦逊幽默地表示:“我相信,华东师范大学档案馆举办的这次隆重的收藏活动,包含着美好的深意:等这次活动结束,等媒体界朋友帮忙把这个消息传递出去之后,我们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里,可能会回荡着这种惊呼声:连叶开作品都能被档案馆收藏,我们岂不是更该得到这个荣誉?用叶开这块又大又硬的砖头抛出去,换来更多更细更嫩的玉石,这是一桩多么好的好事!”言归正传,在表达自己的捐赠深意时,叶开说:“精神世界上空空荡荡,物质大军在荒原上狂奔,带起漫天的尘埃。这样的世界,并不是人类精神世界中美好的景象。因为文化产品市场的无序,因为文学作品评价尺度的混乱,我们的文化产品生产正在重蹈工业产品生产的覆辙,缺乏原创力和创造力的文化产品被大量生产出来,但缺乏真正的市场竞争力。而价值的混乱,又导致整个文化评价的无序。华东师范大学档案馆的这次活动,我觉得具有深远的意义。这次收藏,提出了一种坚定的审美和判断的尺度,是对文学作品、是对文化传承的一种肯定,也是对一直在思考着民族、文化、思想以及未来的作家的一种鼓励。我愿意作为一个开始,而让更多的、更优秀的校友作品,加入到档案馆的收藏中来。”
来源:新闻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