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丽娃河畔的记忆
童世骏

很少有一条小河那么有名,很少有一条名河那么小巧。华东师范大学的这条校河,虽然在上海市中心中山北路校区的地图以外难见踪影,却在遍布全球的师大校友的心里,时时激起浪花。
站在丽虹桥上望着丽娃河,那绿树鲜花簇拥着的、蓝天白云倒映着的清澈水面,也许有人会认为她过于清纯精致不够豪放,而与师大结缘于郊外新校区的老师和同学们,则会觉得她与闵行新校区的樱桃河其实各有千秋。但是,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有多少人,一提起她的名字,有说不完的话,却又常常不知从何说起……
华东师大成立于1951年10月16日,成立大会的地点就在离丽娃河不远的思群堂。华东师大的基础是成立于1924年的大夏大学和成立于1925年的光华大学,以及其他一些高校的部分系科,其中包括成立于1879的上海圣约翰大学分解以后的理学院(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和教育系,以及圣约翰大学的11万余册藏书。尽管按惯例我们可以把建校日确定在20世纪20年代,甚至还可以追溯到中国土地上第一所现代大学诞生的130多年前,但我们更珍惜“新中国第一所师范大学”的荣誉,更珍惜曾经是中共中央指定的全国16所重点高校之一的责任,也因此而更珍惜与这种荣誉和责任有独特缘分的那个校园、那条小河。
因此,“丽娃”是一种象征,象征着华东师大的荣誉,象征着华东师大的责任。编撰以“丽娃”命名的这套丛书,是为了表达我们对学校荣誉和责任的珍惜,表达我们对获得这种荣誉和履行这种责任的前辈和学长们的怀念和景仰,也表达我们对不同时期支持学校赢得挑战、追求卓越的历届校友和各界人士们的由衷感激。
这套丛书,应该忠实记载华东师大百余年的文脉传承和一甲子的办学历程,全面解读“平常时节自信而低调、进取而从容,关键时刻却挺身而出,义无反顾”的师大人气质,充分展现华东师大精神传统的各个侧面和形成过程。
这套丛书,应该生动讲述历代校友的精彩故事和不同时期的奋斗历程,让我们和我们的后代们知道,华东师大的前辈们是怎样用文化的传承来抵抗野蛮和苦难的,是怎样用知识的创造来追求光明和尊严的,又是怎样努力用卓越的学术追求与和谐的团体生活,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
这套丛书,更应该激励我们和我们的后代,永远继承“自强不息”“格致诚正”的精神,发扬学思结合、中外汇通的传统,不断追求“智慧的创获,品性的陶熔,民族和社会的发展”的大学理想,忠实履行“求实创造,为人师表”的师生准则。
这样一套丛书,将不仅成为华东师大这个特定学术共同体的自我认识和集体记忆,而且也将成为人们了解现代中国高等教育曲折发展脉络、研究中华民族科教兴国艰苦历程的资料来源和研究参考。
从这个角度来看,编撰出版这样一套丛书,是以一种特殊方式续写着华东师大的历史,更新着华东师大的传统,丰富着华东师大的精神。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丽娃档案》丛书主编:汤涛等 2014年5月
来源:东方教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