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媒体报道

【劳动报】400余张毕业证诉说艰难岁月

发布日期: 2014-09-18   浏览次数 146

日寇铁蹄践踏,惨遭蹂躏的大学租借汉口路大楼继续办学,大批学生流离失所,甚至连毕业证书都无法领取。如今,躺在华东师大档案馆内的400多份遗留毕业证书首次被发掘,静待它们的主人。

今天是“九一八事变”爆发83周年纪念日,一场“以胜利之名的纪念———抗战中的大夏大学与光华大学”展览在华东师范大学拉开帷幕。华东师大档案馆历时两个月,首次发掘出一批珍贵史料,展现抗战期间,学校前身大夏、光华大学坚持在沦陷区和大后方两地办学,弦歌不辍的艰难岁月。

珍贵史料揭露日军暴行

据学校档案馆馆长汤涛介绍,今天是“九一八事变”爆发83周年纪念日,今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档案馆先后历时两个多月,首次发掘出一批档案,包括珍贵的图片、文字档案史料,揭露日军悍然轰炸校园的暴行,同时再现大夏、光华两校师生可歌可泣、英勇奋战的历史壮举。

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大夏大学、光华大学的师生积极宣传抗战,反对妥协,成为日寇极为仇视的对象。抗战初期,大夏、光华校园都惨遭日寇的轰炸和蹂躏。令汤涛最为感怀的是一张记载大夏大学校舍被日寇损毁资产损失档案,按1946年币值计算,各项损失共计7987万元,损失之巨令人震惊。史料显示,日寇占领大夏大学校园,改为伪沪西法院,将群贤堂等处用于关押欧美侨民。而光华大学大西路校舍原本是上海高校中最为宏伟的校园之一,“八一三事变”时惨遭日寇炮轰。日寇占领后一把火焚毁,损失之巨难以统计。

抗战爆发后,大夏与复旦大学组成联大共同西迁,先后在庐山、贵阳、重庆办学。1944年由于日寇进逼,大夏大学再迁至贵州西部的赤水。而光华大学则迁入租界内艰难维持,同时在成都成立分校。史料显示,光华大学租借汉口路证券大楼三楼、八楼艰难办学。1937年,光华比上年减少学生五分之四,大夏减少一半以上。

校方寻找毕业证书主人

首次被发掘出的400余份毕业证书正静静躺在档案馆内。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岁月里,很多毕业生甚至来不及领取一纸毕业证书,就匆匆开赴前线。汤涛告诉记者,这些毕业证书的主人大多是抗战时期毕业,日寇侵略造成大夏、光华大批学生被迫退学,流离失所。“有的学生上了前线,有的回了老家。”汤涛说,还有很多人当时在半路上就遭遇不幸,再也无缘取回这纸证书。按毕业年份算来,这些证书的主人如果还在世的话,应该已进入耄耋之年,甚至百岁高龄。汤涛表示,目前这些毕业证书作为实物展品展出,如果证书的主人或家属希望取回证书,可与校方取得联系,协调相关事宜。

展览中的其他史料还展现了两校师生在抗战宣传、战地服务和前线杀敌等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九一八”事变后,大夏学生在上海高校中首倡向政府请愿,要求对日宣战。光华大学师生则成立抗日救国会。抗战期间,大夏、光华留沪师生,以笔为枪,坚持宣传抗战,反对汪伪卖国行径,多位师生受到通电表彰。1937年,当时的光华大学学生汪道涵率全家及亲友28人投奔延安,他先后担任新四军四支队战地服务团团长等职务。大夏大学的学生参加战地服务团,赴缅甸战场为盟军担任译员。

 

原文链接:http://www.labour-daily.cn/ldb/node41/node2151/20140918/n39653/n39656/u1ai205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