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媒体报道

【解放日报】抗战烽火中,沪上“四大名校”弦歌不辍

发布日期: 2015-07-07   浏览次数 139

本报记者 徐瑞哲

复旦和大夏 千里跋涉入山城

同在上海滩,复旦大学是我国第一所私立高校。1937年1月8日,学校董事会召开会议“拟在太湖流域另觅佳处”。国民党三届二中全会期间,民族资本家蔡德生购买太湖边土地一千余亩,欲建复旦新校。但因抗战爆发,这一迁校计划未能实行。

同年,复旦大学发展为具有文、理、法、商4院,16个系科的大学,还附设有中学、实验中学各1所,义务小学2所,成为东南重要学府。“八一三”事变后,南京教育部派人来沪,指示复旦、大同、大夏、光华4所大学组织临时联合大学内迁,其中大夏、光华两校是现今华东师范大学的前身。

抗战初期,大夏、光华校园都惨遭日寇的轰炸和蹂躏,馆藏档案记载了日寇犯下的反人类、反文明的罪恶。根据记载大夏大学校舍资产损失的档案,各项损失共计7987万元(按1946年币值计算)。日寇甚至占领大夏大学校园,改为伪沪西法院,将群贤堂等处用于关押欧美侨民。在光华大学,大西路校舍原是上海高校中最为宏伟的校园之一,“八一三”事变时惨遭日寇炮轰,被日寇占领后又遭一火焚毁,损失之巨难以统计。

尽管有南京教育部的联校指示,但大同、光华因经费无着而退出,复旦、大夏则组织临时联大,分两部分别迁往江西、贵州,先后在庐山、贵阳、重庆办学。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江西联大一部分内迁贵阳与二部合并,两校师生长途跋涉,于12月底抵重庆,各界欢迎留川。

1938年2月,复旦在重庆复课,颇有一番复兴气象。与此同时,复旦与大夏之“临时联合”正式宣告解体。是年,复旦大学重庆部只有60多名毕业生。同月,留沪复旦师生也复课,上海部仅有毕业生55名。

在重庆的复旦,刚开始借用民房作为课堂,以后陆续新建了图书馆、教室和宿舍。之后,在重庆陆续增设史地系、数理系、统计系、农垦专修科、园艺系、农场、茶叶组、农艺系等。1940年5月27日,日机轰炸复旦大学重庆部,教师宿舍王家大院被炸毁,罹难师生共7人。直至1944年,遭到日寇进逼,大夏大学还再次迁往贵州西部赤水。

因为经费实在困难,难以继续维持,重庆的复旦大学不得不谋求改为国立。1941年11月25日,国民政府行政院第五届一次会议通过决议,复旦大学重庆部由私立改为国立,由吴南轩任校长。此后经费较以前充裕,聘请了陈望道、周谷城等著名学者,学术水平较以前大为提高。但在上海的校长李登辉始终不赞成这件事,他认为改国立后的政治影响对学校不利,阻碍很多,后因既成事实,被迫答应。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李登辉宣布学校实行“三不主义”,即不向敌伪注册、不受敌伪津贴、不受敌伪干涉;“三不”不行,立即停办。在敌伪环伺的情况下,学校坚持不教日文。1942年,敌伪提议将圣约翰和复旦等4所大学合并为联合大学。在李登辉的坚决反对下,此事无法得逞,最终作罢。

我住长江尾,君住长江头。复旦改国立后,经费仍很紧张,有时连考卷用的纸张也没钱购买。据复旦校长吴南轩的文书主任回忆,那时吴南轩几乎每星期都要由黄桷镇到重庆市区,张罗借钱或募捐。他为了省钱,只去吃小馆子,不知怎么传染了伤寒。所幸医治及时,虽身体大伤,但尚能保命。

1940年,江一平由沪入川,任复旦副校长。他是沪上著名企业家虞洽卿的女婿,东吴大学法学院毕业的著名律师,公共租界的华董,又与中国茶叶公司副总经理吴觉农相熟,商妥由复旦农学院增设茶叶系以及茶叶专修科,由吴觉农兼系主任,经费也由公司分担,这使复旦好比吃了一服补药,解决了很大一部分资金问题。解放后,吴觉农任农业部副部长。1945年抗战胜利,复旦等校终于从山城重回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