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校领导去哪儿了?去为新生上校史了!这就是华东师范大学这几天来校园里的生动写照。前天,除因公外出的校领导外,在校校领导于新生入学的第二天来到院系,为2015级新生上校史上第一课。据青年报记者了解,校领导集体开讲校史,这在上海高校界还属首家,就全国范围内而言也十分罕见。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亲自上讲坛讲述学校的前世今生
校党委书记童世骏来到的是教育学部,为各位新生带来“说说我们的华东师大”的校史讲座。他用朴实生动而又极具亲和力的语言,动情地回忆了他在华师大求学的经历,同时结合大夏大学、光华大学的历史,并辅以PPT的方式,讲述学校的前世今生、发展历程。
为传承师大精神与文脉,增强新生对学校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去年,全校7000余名2014级新生通过现场聆听和观看现场直播的方式听童世骏讲校史故事。但为了更好地互动,增强实际效果,今年经学校档案馆提供校史课件、学工口建议和安排后,校领导全部走上了讲坛一线。
希望让新生知晓自己的学校独特而美丽
童世骏昨天在接受青年报记者采访时坦言,他听到其他校领导给他的反馈,大家都很感慨,直言自己的收获也很大,大家也可以从个人故事入手丰富对校史的解读。“对一门知识最好的了解和学习就是教授这门知识,从这个角度而言,对于我们这些讲校史的人来说,自己的收获也的确很大。”
至于为什么第一课安排讲校史,童世骏认为,主要还是让学生知道自己正式迈入的这所学校是“独特而美丽的”,“从建校开始,华东师大一路历经了迁校、复校、并校等过程,有辉煌、有挫折,这些学生都应该有所了解。
对过去历史回忆重塑的认同,也是与对未来的追求是关联在一起的。”童世骏还认为,强调大学历史和大学精神之间的联系,也是近年来高等教育办学过程中非常突出的一个趋向。
[学生反馈]
学校历史值得骄傲 希望今后能够传承
教育学部2015级硕士研究生赵同学也坦率地说,听了报告以后觉得自己之前对华师大的了解很有限,希望能够在日后多多地了解我们的学校。另外,作为一名学生,自己的任务不仅仅是学习,也是一个文化的传播者,应该将学校的历史传承下去。
“华东师大的成长有曲折,但有一种自强不息的内在涵养”、“华东师大的历史值得骄傲,但我们不能活在过去的荣光里”……朋友圈里,学生们肆意抒发着听后感想。
据悉,校史第一课的讲授者还包括老校长、档案馆馆长等四人。
[其他高校精彩第一课]
看完大阅兵 我给抗战老兵写封信
青年报记者采访发现,各所高校都在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新生入学第一课,各有各的考虑和深意。
上师大:为抗战电影配音,重温经典片段
上海师范大学针对95后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认知特点,围绕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强化新生大学适应教育和**教育,开展以“爱国荣校、入党启蒙、朋辈教育、专业学习”为主题的入学教育。
学校为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结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邀请苏智良、赵宗九等名师专家为新生上爱国主义第一课,抗战老兵、解放军老战士、退伍大学生三代军人分享奋斗成长历程,新生共同观看胜利日阅兵式等。
多个学院还邀请院领导、专家上“开学第一课”。人文、法政、马克思、旅游、音乐学院等党政领导及关工委老同志为学生进行“入党启蒙教育”,进一步坚定新生理想信念。
数理学院通过生动的“抗战电影配音比赛”,让95后的新同学们走近战火纷飞的岁月,重温精彩历史片段。在观看阅兵后,建工学院开展“我为抗战老兵写一封信”活动,许多同学都抒发了对老兵的崇高敬意,同学们纷纷表示要铭记历史教训,以史为鉴,担负起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
华东理工:亲历消防演习,学会应急疏散
安全起于防范,教育重在平时,2015级本科生刚刚入校,华东理工大学就将安全教育送到新生的身边,除入学报到时分发《校园安全服务手册》、《用智慧战胜邪恶——大学生“防诈骗、防盗窃、防暴恐”漫画宣传册》等教育资料及推出“平安华理”官方微信传播安全教育信息外,日前又在奉贤校区组织3900多名新生进行消防应急疏散演习。
上海中医药大学:让新生给父母发感恩短信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特色内容,上海中医药大学学工部出品的感恩短片已经到了第8季,有着良好的教育基础和传统,通过观看短片,引导新生认知“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从而进一步体认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
父母亲手为孩子支起蚊帐、扛着重重的行李箱爬楼梯、满头大汗还只想为子女摇个风扇……配合着抒情背景乐的视频,令不少同学默默地流下了眼泪。
感恩视频后,学校号召同学们给父母发一条感恩短信,并请大家相互分享短信内容并讲一讲自己的体悟。许多学生在看到新生报到日家长忙碌辛劳的背影后已经泣不成声,深刻地感受到了父母的爱。辅导员老师还鼓励大家要勇敢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勇敢大声地对自己的父母说出“我爱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