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媒体报道

【人民网】纪念大夏大学校长王伯群诞辰130周年

发布日期: 2015-10-16   浏览次数 107

人民网上海10月15日电 (记者 姜泓冰)时值著名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前身大夏大学校长王伯群诞辰130周年,由华东师范大学编写、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书《王伯群与大夏大学》今天在上海正式发布。作为华东师大“丽娃档案”丛书之一,该书展示了王伯群的治校理念、办学理论和教育实践。值得一提的是,该书采用的王伯群档案是首次向社会披露和公开,为研究近代中国高等教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王伯群与大夏大学》一书本书主要收录了王伯群自1924年至1944年执掌大夏大学期间所形成的书信、文稿、公函、布告、会议纪要等多种原始档案,从办学思想、经费筹募、教师聘任、学生管理、学校总务、附中办理以及服务社会等。该书还截取1937年的“大夏一览”,全方位呈现大夏大学的办学概况。

王伯群是贵州人,生于1888年,1905年留学日本,为同盟会元老,近代民主革命先驱、政治家、教育家。1924年,他在上海捐资创办大夏大学,担任董事长和校长,集20年努力,将该校发展成为民国时期著名的私立综合性大学。抗战时期,他率大夏大学主体迁往贵州,为西南地区的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事业作出极大贡献。1944年12月,在为大学再度疏散寻求帮助过程中劳顿病亡。

据该书主编、华东师大档案馆馆长汤涛介绍,王伯群的办学思想主要包括:秉承“服务国家,曰公曰诚”精神,提出民族教育复兴发展纲要,坚持 “复兴民族”与“教育强国”发展理念,提倡 “三苦”精神(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员工苦干)、师生合作和读书救国;

其次,实施导师制。大夏大学是国内最早实施导师制的大学,导师既关注学生等心智等训练和培养,也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他们探索和创新精神。大夏大学也是较早实施通识教育的高校之一。譬如文科生除了国文、英文、历史等课程外,还要读涵盖化学、物理或生物的自然科学;理科生则要涉及英文及演说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生“文理兼修”。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