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下午,在樱桃河畔的外语学院一楼大厅,我校为大夏大学杰出校友、著名翻译家戈宝权先生举行了隆重而简朴的塑像揭幕仪式。戈宝权先生的外甥孙戈先生,我校党委副书记方平,党委宣传部部长顾红亮,塑像作者、美术学系副教授王曜以及外语学院师生等参加了揭幕仪式。仪式由外院学院院长袁筱一主持。
揭幕仪式在俄语系2015级本科生陈晨、戴周颖声情并茂地朗诵戈宝权翻译的高尔基的著名散文《海燕》中开始,方平与孙戈共同为塑像揭幕。
方平在致辞中指出,戈宝权先生既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又以宽广的胸襟接受了世界先进思想、先进文化的熏陶。戈宝权先生把个人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融为一体,展示了一个无产阶级文艺战士的高风亮节。他希望全校师生用自己的努力和行动,用对中外文化交流的热情和投入,向戈宝权先生学习并致敬。

大夏大学杰出校友、著名翻译家戈宝权先生塑像揭幕仪式在校举行

外语学院学生朗诵诗作《海燕》

塑像作者、美术学系副教授王曜致辞
据了解,为学习弘扬戈宝权先生的事迹和精神,学校于2013年启动戈宝权先生塑像筹建工作,塑像由美术学系王曜副教授设计制作。戈宝权先生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外交家、鲁迅研究专家,他于1928年考入大夏大学法学院经济系,学习英、法、日语,自学世界语,后又学习俄语。1935年起,戈先生作为天津《大公报》的记者驻苏联三年,1938年回国后进入《新华日报》,并秘密入党。新中国成立后,他出任驻苏大使馆首任临时代办兼政务、文化参赞,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派往国外的第一位外交官,是建国初期对苏外交活动的重要参与者。5年后奉调回国,任中苏友好协会总会副秘书长,后调任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苏联东欧文学研究组组长,从此专心致力于对外文化事业。
戈宝权先生一生笔耕不辍,留下500余万字的译述。他不仅精通俄文,还掌握英、法、日、乌克兰、罗马尼亚、世界语等十多种外语。他既翻译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俄罗斯古典文学名家之作,也翻译高尔基、爱伦堡等当代苏联名家名作,还翻译东欧及亚非拉文学名作。1947年,戈先生的第一本译文集《普希金诗集》公开出版。他翻译的高尔基名篇《海燕》,曾收入我国中学语文课本。他的不少关于中外文学关系史的论文被翻译成俄、英、法、德、西、葡、日、世界语等多国语言,受到了国外学术界的重视和高度评价。戈先生先后荣获苏联最高文学奖普希金文学奖、苏联文学翻译奖以及苏联各国人民友谊勋章等。
来源:华东师大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