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媒体报道

【华东师大新闻中心】《丽娃记忆:华东师大口述实录》(第二辑)出版座谈会举行

发布日期: 2016-12-29   浏览次数 118

  12月15日,由华东师大档案馆主办的《丽娃记忆:华东师大口述实录》(第二辑)出版座谈会在中北校区的档案馆举行。副校长汪荣明出席会议,党委宣传部、机关党工委、老龄委办公室、社科处、对外联络处等单位负责人与会。座谈会由档案馆副馆长魏明扬主持。

  “丽娃记忆:华东师大口述档案”项目的负责人、档案馆馆长汤涛在座谈会上详细介绍了第二期项目访谈编撰的情况:第一,完成了22位口述者声像档案的拍摄和收集工作。第二,征集到了大量珍贵的个人实物档案。据统计,此次档案馆共征集照片400余张(含电子版)、著作100余部、手稿50余份、题词21份、书法作品2份。第三,整理出版了《丽娃记忆:华东师大口述实录》(第二辑)。第四,举办了口述人物展和实物展。他指出,本项目通过“抢救式访谈”,旨在保存和传承华东师大人物的记忆,希望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经验。

  汪荣明向与会的访谈对象吴铎、江铭、宋永昌、盛和林、王耀发、沈焕庭、茆诗松、陈伯庚、邹兆芳、彭漪涟、周尚文、张超、颜逸明、徐天芬赠送了《丽娃记忆:华东师大口述实录》(第二辑)。

  座谈会上,老领导、老教授进行了交流发言。我校党委原副书记、社会学系教授吴铎表示,“丽娃记忆”口述项目是校园文化建设中展现校园活力、体现细节的一项工程,参与其中的受访者也借此机会回顾自己在华东师大学习和工作的人生经历中,讲述自己与学校的故事。他认为,档案建设“功在千秋”,希望档案馆能够继续坚持这一项目,抢救更多的珍贵记忆。植物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教授宋永昌谈到,自己从1951年起在华东师大工作了60余年,见证了学校的变迁与发展。他认为,《丽娃记忆》一书为后人研究华东师大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河口海岸研究院教授沈焕庭深情回忆了自己从事河口学研究的经历,并表示,通过参与《丽娃记忆》的编写使自己不仅在专业上有了新的思考和总结,对自己未来的发展也是一种鞭策和鼓励。

座谈会上,老领导、老教授作交流发言

  经济学教授陈伯庚、政治学教授周尚文、全国高校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获得者邹兆芳、数理统计学教授茆诗松、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王耀发纷纷表达了自己参与“丽娃记忆”项目的感想与体会,对档案馆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

  汪荣明对档案馆的相关人员表示祝贺和感谢,他指出,《丽娃记忆:华东师大口述实录》(第二辑)的出版,标志着我校在用口述形式保存学校记忆的工作方面取得了新成果。他表示,各位老领导、老教授是华东师大的“校宝”,档案馆持续开展的抢救式访谈,则是把这些优秀前辈们心中立体而鲜活的校史,通过文字、录像、实物、声音等载体形式,最大限度地留存于后世,老领导、老教授们的言传身教、精神感发,必将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出丰富且睿智的精神财富。

  汪荣明还指出,近年来我校在科研领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这些成绩的取得与老前辈们打下的扎实基础是分不开的,年轻的同志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断向前迈进的。他表示,各位前辈们在会上所讲述的和在这本书中所回忆的内容,都将成为我校继续前进的不竭动力。

  座谈会后,与会者一同参观了由档案馆设计制作的“丽娃记忆:华东师大口述人物”图片和实物展。

 

来源:华东师大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