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媒体报道

【新民晚报】打捞“丽娃记忆”里的故事人生

发布日期: 2019-01-25   浏览次数 297

近日,上海地区40年优秀文史图书评选结果产生,华东师大档案馆馆长汤涛主编的《丽娃记忆:华东师大口述实录》一书成功入选。

据了解,自2013年起,华东师大档案馆就着手开展 “丽娃记忆:华东师大口述实录”项目,在汤涛馆长的主持下,以档案为基础,对一批华东师大老教授、老领导和老校友进行深度的口述访谈;同时系统征集到大量珍贵的照片、手稿、著作、证书等实物档案;通过录像录音,获得大量生动形象、鲜活细腻和富含启迪意义的声像档案。

口述访谈以“抢救式访谈”为基本要旨,人物选择按老教授、老领导和老校友划分。人物遴选的基本条件是:年龄在80周岁以上,不同学科且有一定声望的教授。为编撰成书,口述访谈人员在大量访谈记录的基础上,进行材料补充和史料补正,再请口述者进行审读,签字授权。

汤涛告诉记者,每一次访谈,都感到责任重大,这是在抢救历史,和时间赛跑。口述实录目前已完成四辑,采访约有一百多人,但这工作还在继续中。目前已初步完成新一批近五十人的口述,预计将在2021年华东师大成立70周年之际完成共70余人的口述访谈,并结集出版。

口述书中的耄耋老人,学问卓著,荣耀等身。在汤涛馆长的眼中,那些与大师们访谈的情景历历在目。在这些老前辈中,华东师大原党委书记、曾担任周恩来总理办公室秘书姚力先生, “金嗓子喉宝”之父王耀发,著名音乐活动家、教育家俞慧耕的故事,让后辈深刻体会到前辈们为人、为学的精神与品格。

姚力:在周总理身边工作的日子

1918年4月,姚力出生在江苏省启东市。

曾担任周恩来办公室秘书的姚力,在周恩来总理身边工作了近五年,他讲述了心中的总理以及总理夫妇的美满婚姻片段。

周总理和邓大姐携手走过了52年风雨历程,他们是美满婚姻的典范。1954年春,西花厅的海棠花盛开,当时周总理正在瑞士参加日内瓦会议,不能亲临赏花。于是邓大姐便剪下一枝海棠花做成标本压在书中,托人带给周总理。正是“羁客有家归未得,对花无语两含情。”看着这蕴涵着祖国亲人深情厚谊的海棠花,周总理十分感动。百忙中他也没有忘记回赠邓大姐一个热情的问候,托人带回一支芍药花送给她。回归时,周总理还特意把那枝海棠花带了回来。邓大姐就用一张纸作衬,把海棠和芍药放在一个镜框里挂了起来。北京——日内瓦,海棠——芍药花,象征着两颗思念之心的信物。

在总理办公室工作时,周总理和邓大姐还曾邀请办公室成员及其家属去中南海西花厅看电影,姚力是带着爱人李英一起去的。当时李英还挺着大肚子,怀着他们的第三个孩子。到了西花厅以后,邓大姐和周总理都和李英握手,邓大姐还嘱咐姚力夫妻要互敬互爱。1957年秋,姚力受上级的安排调离总理办公室,前往上海进入教育系统工作。临行前,周总理、邓大姐以及办公室里的其他同事都来为他们送行,姚力夫妇还特意在中南海西花厅总理办公室前合影留念,这张珍贵的照片至今姚力都珍藏着。

王耀发:“金嗓子喉宝”之父

王耀发,出生于1934年6月,上海人。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王耀发与“金嗓子”的故事,追溯到1992年8月,上海高温40摄氏度,酷热无比。广西柳州糖果厂二厂厂长一行,来到华东师大寻找产学研结合的项目。当时有十位教授介绍自己的产品,每人讲自己产品的优势和亮点。王耀发是最后一位,他用了10分钟介绍了他的思路和开发的产品,引起了厂方的兴趣,当即邀请他去广西柳州实地考察。

在这之前,王耀发也做过调研,如果粉质含片含到嘴里,三分钟就化掉了,在人体内停留时间太短。但是将糖作为载体,那么它在人体内咽喉部就可以停留20分钟。在自由基理论里,炎症就是自由基过剩造成的,只要清除自由基,问题就解决了。在王耀发的配方里含有梅兰芳、马连良等许多京剧名家大师保护嗓子的传统中药。金嗓子喉宝既有清除自由基的功能,又含有传统的中药成分,产品一经上市就大获成功。

因为金嗓子喉宝,知道王耀发的人越来越多,当然也会带来一些质疑。有人曾质疑王耀发为什么自说自话把这么好的一个产品转让给外地厂家?王耀发说:“其实这个问题要历史地看,这当中也有很多机缘巧合,为此我也受了不少冤枉。”

当时,科研产品转化成产品是很不容易的,一般一个成果的市价是1万到2万元,金嗓子喉宝的定价是20万元,这在当时已经是很大的突破了。作为一名教师,王耀发始终把科研产品看作自己工作的成果,把成功转化视为市场接纳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经济利益上既不懂得也没有什么追求。没有想到数年后一个润喉糖竟然会是一个大的产品,有如此大的影响。“对此我觉得很坦然,我觉得当时的一项研发成果,经过厂方多年的市场培育取得成功,造福百姓,是我人生最大的收获,因此当初厂方请我免费为产品做广告时,我欣然接受。”

俞慧耕:自由开放的家庭教育

俞慧耕,1925年10月出生,江苏苏州人。著名音乐活动家、教育家。

在俞慧耕小时候的记忆里,她的家庭是一个很自由开放的家。祖父家里是做对外贸易的,向俄罗斯出口茶砖,思想比较开放;外公呢,虽然农民出身,开始在船上当锅炉工,后自学成才独立设计船舶,成为船上的大副。因此,祖父和外公的事业开拓了整个家庭的基本格局。

有一次,外婆告诉俞慧耕,外公半夜做梦经常说梦话,后来知道,他是在背英语,因为他说自己要跟得上时代的节奏。俞慧耕家庭比较开放,所以女孩子也能去读书。她小时候进的都是教会学校,小学是正始小学,学费很昂贵。中学就进入清心女中读书,后来考进了圣约翰大学。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她的思维比较活跃。平时下象棋的时候,俞慧耕父亲告诉她,下棋要看三步到五步,不能很死板。这也就是说,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往后观察三五步,思维需要开阔一些。她受家庭教育影响较深,认为一个人的成功,靠的并不是投机取巧,而是靠自己的勤奋和实力,还有敏锐的目光和对形势发展的分析。



原文链接:https://wap.xinmin.cn/home/4317.html

     https://wap.xinmin.cn/home/4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