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华东师范大学前身之一大夏大学建校100周年,档案馆策划《图说大夏大学》新书出版,与贵州赤水、贵阳合作建设大夏大学历史陈列馆、大夏博物馆等系列活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其中有一位98岁的老人,了解到大夏百年纪念活动,向子女回忆起她在大夏大学就读时的校园生活,记忆中的丽娃丽妲河,群贤堂、学生宿舍……都还清晰地印刻在脑海中。随即,她的女儿赵肖宪女士通过微信公众号“丽娃志”联系到档案馆,并于5月26日专程从北京赶到上海,见到了老人在大夏大学时期从入学到毕业的档案资料,档案馆将档案复制件作为礼物赠予校友。

这位老校友名叫肖士文,湖北黄冈人,1949年从湖北武昌华中大学转入大夏大学教育学系就读,1951年毕业时,国家亟需培养干部人才,号召应届生毕业生报名,于是选择北上,来到北京,进入中宣部干部培训班学习,学习结束后分配至通俗出版社工作,后从事中学教师职务,直到退休。当年毕业时,匆忙离校,没有领到毕业证书。
档案馆查档发现,肖世文的学籍表、成绩单、高中毕业证明书、转学证明等材料保存完整,还有那张一直没有领走的证书也妥善地保存在档案馆库房中。2014年档案馆梳理并向社会公布了一批毕业证书史料,肖世文的毕业证书正是其中一份。能够让校友看到当年年轻时的印记,见到一直遗憾没有回校补领的证书,校友子女为此向档案馆表示感谢,并分享了校友在大夏大学时期的几张旧照。

1950年在大夏校园留影

肖士文老校友今年5月近照
文 | 杨婷
编辑 | 瞿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