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媒体报道

【中国网】沪蓉两地高校同商校史发展 《光华大学与成都十年》出版

发布日期: 2020-12-22   浏览次数 180
12月5日,《光华大学与成都十年》暨“十四五”高校档案校史文化传承创新研讨会在蓉召开。本次会议会议由上海档案学会高校档案专业委员会、四川省高等学校档案工作协会主办,西南财经大学档案馆、华东师范大学档案馆联合承办。
高校档案作为大学文化的溯源与载体,忠实记录着一所高校的变迁与发展,凝聚积淀着一所高校的办学思想与精神力量。在“十三五”即将收官“十四五”蓝图待绘的重要时刻,沪蓉两地高校档案校史研究专家齐聚蓉城,参加《光华大学与成都十年》暨“十四五”高校档案校史文化传承创新研讨会,共商档案与校史发展大计。
会上,西南财经大学与华东师范大学两校党委书记为合作编撰出版的《光华大学与成都十年》一书揭幕。光华大学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华东师范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西南财经大学的共同源头。两所学校有着深厚的渊源,在两校美好“CP”的背后,是一段“同根同源,一脉两支”的教育史故事。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光华大学大西路校舍被日军焚毁。张寿镛校长“知此战非短期内可停止,又知国家社会因战事而需才益亟,决定在川设立分校”。中国第一注册会计师、第一个会计事务所创办人、时任光华大学商学院院长谢霖受托在川筹办分校。1938年3月,光华大学成都分部正式开学。成都十年,共培养毕业生2352人,川籍学生占80%以上。期间,云集了叶圣陶、萧公权、容启兆、薛迪靖等一批名师。战时的光华大学成都分校,不仅没有被战火炸垮,反而为国家造就了一大批急需的财经等专业人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高校的内迁延续和保存了中国教育和文化的命脉,也成为战争时期稳定人心的力量。1939年,光华大学成都分部校长谢霖率领师生种下象征胜利和团结的V字形铁树,向全校师生传递着正义必胜中国必胜的信心。学校大门前一块高大庄严的横匾上写着“出为圭璋”,意味着毕业的同学们必将成为社会栋梁。

抗战胜利后,复旦、大夏、以及西南联大的清华、北大、南开三校纷纷复员。西南联大师范学院整建制留昆独立建校,反哺云南,发展为后来的云南师范大学。而光华大学成都分部文、法、商三个学院全部反哺当地,赠送留川,体现支援西部的精神。

原文:

记者丨诸泽海

来源丨中国网

编辑丨瞿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