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媒体报道

【上观】建校百年,光华大学珍稀档案记录“教育救国”精神

发布日期: 2025-04-23   浏览次数 10

相当一部分珍稀档案史料为首次对外公布。

“爱国爱群:光华大学建校100周年档案文献展”,今天上午在华东师范大学博物馆开幕,由此拉开了华东师大纪念前身学校光华大学建校百年系列活动的序幕。

1925年6月,圣约翰大学及附中的中国籍师生,因声援“五卅”运动与美籍校长发生激烈冲突,宣誓离校后创办了中国人自己的大学——光华大学,办学二十六载,培养各类人才14000余名。1951年,光华大学与大夏大学合并组建成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师大档案馆馆长汤涛介绍,在发掘整理上万卷光华历史档案后,此次文献展精选了北洋政府批准建校的批文、抗战时期“一校两地”办学记录等130余件档案,还有校园老建筑、鲁迅演讲等350余幅图片,重点反映光华大学在军阀混战、遍地狼烟的艰难岁月中坚守为国储才的“教育救国”精神。今年是“五卅”运动爆发10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全面展示光华大学作为“民族脊梁型爱国学府”曲折而辉煌的办学历程,相当一部分珍稀档案史料为首次对外公布。

展览现场

独特办学章程

1925年8月,光华大学建校之初发布《光华大学章程》,明确学校办学宗旨是“提倡高等教育、造就专门人材、培养高尚人格、振刷爱国精神,裨益国家社会人群”。当时的中国大学大多把自己的办学理念锁定在“研究高深学问”和“培养专门人才”上,而以“振刷爱国精神”作为办学宗旨的,在当时的全国各所大学里是极其少见的。

走向抗战前线

1930年代初,一批“左联”成员在光华大学就读,开展进步活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具有反帝爱国传统的光华学子成立了抗日救国会,出版《抗日旬刊》,积极宣传抗日,筹募抗日经费,唤起全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光华校友姚依林在给华东师大历史学系1982级同学的信中说:“我在光华附中读书,参加了向国民党政府请愿的群众游行,开始萌芽了爱国主义思想。”

上海师资之首

光华大学吸引了一批淹博之士纷纷前来加盟,以示对反帝爱国运动和“收回教育权”运动的支持,如吕思勉(历史学)、何炳松(历史学)、徐志摩(英文)、李石岑(哲学)、廖世承(教育学)、朱公谨(数学)、颜任光(物理学)、张江树(化学)等。一些美英德法籍的学者专家也被纳入光华旗下,如德文和历史教授张亨年、数理教授班乐夫、汇兑专家肯迪德以及英语教师柏兰莱等。光华大学因大师云集,赢得了“上海各大学之师资,以光华为首”的美誉。

教授创作国歌

田汉的名字与光华大学同辉。1934年冬,光华教授田汉创作了《风云儿女》电影故事,觉得意犹未尽,决定再写一首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作曲家聂耳主动请缨谱曲,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化为铿锵有力的战鼓。电影公映后,这首主题曲迅速传遍全国,新中国成立后被选定为国歌,至今激荡着中国人的精神力量。


阅读原文


作者 | 新民晚报 王蔚

图片 | 陶磊

来源 | 上观新闻

编辑 | 瞿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