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媒体报道

【上观】为“五卅”降半旗,圣约翰大学约3/4师生离校又创校,百件珍档见证光华百年

发布日期: 2025-04-23   浏览次数 10

还汇集乔石、尉健行、姚依林、汪道涵等著名校友手迹,并呈现钱锺书、胡适、王蘧常等创作的20幅书法作品。

2025年,是五卅运动爆发10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在上海,有这样一座近现代史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综合性大学,它因声援“五卅”而新生,也因抗战被日军毁灭。现今,它在沪仅存唯一一栋校舍遗址,却将“光我中华”的血脉留在了多所学校。

“当年离开圣约翰大学的师生,面临失学失业风险,根本没为自己留后路。”4月22日,95岁高龄的光华大学1948级法律系校友、上海交通大学原副校长范祖德,走进华东师范大学老校区博创楼,亲眼见证 “爱国爱群:光华大学建校一百周年档案文献展”当天启幕。他表示,从约大离校、再另创名校,这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是一个孤例。

范祖德所言的“离校风波”,在展览上有一张摄于今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园的历史资料照片为证。1925年6月3日晨,圣约翰大学及其附中学生为纪念“五卅惨案”死难者,在图书馆前聚集,并下半旗志哀,遭到时任美籍校长卜舫济反对,遂发生激烈冲突。结果,570余名师生宣誓脱离圣约翰。作为档案文献展总策划,华东师大党委常委、副校长、博物馆馆长雷启立表示,550多名学生,加之中国籍教员孟宪承、钱基博等约20名老师,这些离校师生占到当时约大师生的近3/4。他们坚决地说,绝不再回圣约翰大学。

“同心同德,爱国爱群。”展览留存着1925年6月30日《申报》关于光华大学筹备成立的报道,称:6月25日,光华大学筹备委员会正式成立;6月29日借北京路112号为筹备处;7月4日登报招生。当时,社会贤达王丰镐、张寿镛等站在师生正义行动一边,襄助离校师生另办新校,并定名“光华大学”。“五卅”次年,即1926年,光华在大西路(今延安西路)兴建校舍,秉承“知行合一”“格致诚正”校训。

从鲁迅、胡适到梁实秋等,名家大师在光华校园走下印记。展出文献显示,在左翼文化运动中,1927年11月,应光华大学学生会邀请,鲁迅来校作题为“文学与社会”的演讲,回答了“是文学改造社会,还是社会改造文学”的问题。他犀利指出:“许多文学家说,是文学改造社会,文学不但描写现实,且也改造现实。不过据我看,实在是社会改造文学,社会改变了,文学也改变了。”

然而,仅仅过了10年左右,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诞生于反帝爱国运动的光华校园,被日军炮火损毁殆尽。如今,仅剩一间约286平方米的红砖平房,存于今东华大学延安路校区内,靠近中山西路校门口,被开辟为“校友之家”。

连年战火中,光华本部坚守上海,同时在四川设立光华大学成都分部,延续文脉,为国储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光华本部继续办学,光华成都分部赠予四川,更名为成华大学。至1951年,光华大学与大夏大学合并组建华东师范大学,当年带领师生“出走”的孟宪承出任首任校长。至此,光华大学办学26年,培养各类人才14000余名,被誉为“民族脊梁型爱国学府”。

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光华大学办学的旧址,也于1951年建起了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纺织高等学府——华东纺织工学院(今东华大学)。而1952至1953年,以成华大学为基础组建成立了四川财经学院,现为西南财经大学。当天,西南财大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孙殿明,华东师大一附中校长袁芳均来观展,而且两校均以今年“六一”作为建校百年纪念日。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此次展览除了350余幅历史图片,并甄选光华大学成立批文等逾百件珍稀档案,还汇集乔石、尉健行、姚依林、汪道涵等著名校友手迹,并呈现钱锺书、胡适、王蘧常等创作的20幅书法作品,以及张善庆校友捐赠的学生戒指、陈宗发校友后人捐赠的毕业证书等30余件实物,相当一部分珍贵史料为首次对外公布。对此,华东师大党委书记梅兵为张善庆及校友后人王恩霖颁发捐赠证书。

作为策展人,华东师大档案馆馆长、校史党史办主任汤涛表示,学校档案馆、校史党史办与博物馆查阅近万卷档案,通过珍稀档案、历史图片及著名校友题词等,全面展示光华百年曲折又辉煌的办学历程与成果,再现“光我中华”的信仰与担当,对其教育救国精神传承与弘扬。


阅读原文


作者 | 解放日报 徐瑞哲

图片 | 赖鑫琳、徐瑞哲

来源 | 上观新闻

编辑 | 瞿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