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媒体报道

【上观新闻】从毛泽东批注怎样认识世界到建设浦东机场院士手稿,百岁老战士为这座新馆题名

发布日期: 2021-10-08   浏览次数 30

现年111岁的新四军老战士施平为新馆题写馆名,并为她“云揭幕”。

尽管书脊斑驳泛黄,封面浸润墨渍,但中文全译本《资本论》的首个版本依然透射着岁月的光辉,三卷书册上写着著者卡尔·马克思,也写着译者华东师大前身大夏大学的校友郭大力。10月8日,在修缮一新、重新开馆的华东师大校史馆,有不少这样首次公开的珍贵展品。

郭大力首个中文全译本《资本论》初版

王建磐老校长在校史馆找到自己的历史老照片

丽娃河畔,中山北路校区历史最悠久的老建筑区,华东师大校史馆与建于1930年的群贤堂、大草坪,以及建于1946年的思群堂组成有机整体,构成华东师大校史风貌区。现年111岁的新四军老战士施平为这座新馆题写馆名,并为她“云揭幕”。加上这位华东师大老书记,当天共有4任党委书记、4任校长见证这座70年历史的高等学府历史场馆对外开放、推陈出新。

新校史馆揭幕

经过一年多修缮和布展建设,新校史馆通过图文、视频、实物、互动等多种方式,全景式展现华东师大建校70年乃至办学142年来的文化传统、办学成果和社会贡献。在展陈空间上,校史展览实施了“1+1方案”,即校史在校史馆展陈,人物则在群贤堂展示。

校史在校史馆展陈,人物在群贤堂展示

师生参观新校史馆

根据历时13年修史、经500余人之手修成的170万字《上海市级专志.华东师范大学志》,学校前身上溯至1879年成立的圣约翰大学、1924年成立的大夏大学和1925年成立的光华大学。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新组建的第一所社会主义师范大学,校志对不同时期并入华东师范大学的各学校、院系的办学过程都做了介绍,这三校加之东亚体育专科学校,包括对上海幼儿师范专科学校、上海教育学院、上海第二教育学院、上海半工半读师范学院等校均设立专节。还有一二系科并入师大的,如复旦、沪江、大同、震旦等大学教育系,同济大学动物系、植物系,也对其创设、发展直至并入的全过程考辨详尽。

1926年1月,光华大学大西路新校舍开工典礼

光华大学《王省三先生暨费佩翠夫人昭德之碑》

在馆内,各件实物展品忠实诉说着历史。1938年8月至9月,郭大力、王亚南翻译的《资本论》首个中文全译本在上海出版,《资本论》这部马克思主义经典巨著终于以完整的面貌展现在中国人民面前。其背后,既有国民党当局的压制,也有居无定所、贫困和疾病的折磨,还有译稿在日寇炮火中被焚毁的灾祸,但译者都排除万难完成了翻译工作。此外,田汉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歌词、光华大学为感谢校董捐地助学而树立的昭德碑、毛泽东主席批注冯契先生的《怎样认识世界》一书,以及戴家祥先生《金文大字典》手稿等等,均为全馆“压箱底”级别的藏品。

华东师大群贤堂校史展

1957年,中央教育部批准华东师大成立人口地理研究室与河口海岸研究室,分别由胡焕庸、陈吉余任主任。图为胡焕庸在工作室前留影。

大学有大师,人与物都登堂入室。2018年,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公布了首批“上海社科大师”人选名单,68位社会科学界已故著名学者当选。据统计,其中有20位是华东师大的教授,他们是吕思勉、廖世承、张耀翔、孟宪承、萧孝嵘、言心哲、胡焕庸、方重、施蛰存、李平心、王养冲、陈彪如、李春芬、吴泽、刘佛年、冯契、周原冰、陈旭麓、钱谷融、王元化(按出生年月排序)。另外4位,分别是长期在大夏大学任教的王蘧常,长期在光华大学任教的王造时,光华大学毕业生杨宽,以及在华东师大担任过兼职教授的顾廷龙。群贤堂汇群贤,他们作为华东师大入选的首批“上海社科大师”均入驻群贤堂人物馆展示区。

2018年5月14日,华东师范大学共有24位先生入选上海社科大师。

据校志,华东师范大学1951年成立时,隶属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1954年隶属中央教育部,1964年转隶中央高等教育部,1969年下放上海市,并因此于1972年更名,1978年起受中央教育部与地方双重领导,而共建共管过程中侧重又发生多次变化。参加校志出版座谈的专家认为,这些变化,既有国家组织机构调整造成的自然变化,也有不同时期国家对师范大学、高等师范教育不同定位形成的特殊演进,颇有进一步探究的价值。

新老书记、校长参观新校史馆

陈吉余:关于浦东国际机场建造在沿海滩涂之上的建议

数十载春华秋实,新校史馆还对华东师范大学作为全国重点大学服务国家战略的有关重大成就进行了重点展示。其中不仅有陈吉余院士《关于浦东国际机场建造在沿海滩涂之上的建议》的手稿以及青草沙水库建设建言,还有陈彪如教授《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与思路研究》的论文、包起帆教授团队打造融合北斗集装箱物流跟踪与监控系统及其相关国际标准,等等。

阅读原文

来源 | 上观新闻

作者 | 徐瑞哲

编辑 | 瞿仰